《我相信》向隆万致信“戏剧女王”陈薪伊,戏剧与观众双向奔赴

导读:莎翁曾评价戏剧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戏剧是浓缩人生,我们观剧鉴今,从戏剧阅尽世间百态...

  莎翁曾评价戏剧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戏剧是浓缩人生,我们观剧鉴今,从戏剧阅尽世间百态。而戏剧幕后,戏剧工作者的剧场人生也同样耐人寻味。

  9月9日晚,在由中国移动咪咕、东方卫视、南方周末联合出品的原创人文书信体节目《我相信》播出第六期。在“展信人”韩雪引领下,戏剧导演陈薪伊担任主线嘉宾,与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向隆万教授,演员倪萍、濮存昕,戏剧导演王筱頔共聚节目现场,分别从戏剧导演、演员和观众的角度,展现戏剧人生,讲述台前幕后的信念故事。

  “每一部戏都是给观众最高级的精神食粮,作为你的观众,何其幸运!” 作为26年来看了陈薪伊40多部戏的“老粉丝”,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向隆万教授来到节目现场,以信回应陈薪伊的信念之声,让我们看到了戏剧与观众之间的双向奔赴。

  从1996年的《商鞅》开始,向隆万和太太蒋馥就成了陈薪伊的忠实观众,“这部戏,我们夫妇俩看了不下五次”。26年来,向隆万一直追随着陈薪伊的脚步,上海、苏州、常州……只要有机会,陈薪伊的戏剧他都不会错过。

  “大气、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节目现场,向隆万一连用了三个词赞赏陈薪伊的戏剧,“从古代的商鞅、蔡伦,一直到邓世昌、袁崇焕,到现在的蔡元培,吴孟超、樊锦诗,集体的像《长征:不朽的丰碑》《霓红灯下的哨兵》,包括上次非典和这次抗疫,对于疫情下白衣战士,陈导的作品都热情歌颂,特别感动。”在向隆万看来,陈薪伊的作品不仅是艺术,更是精神上的升华。

  除了在谢幕时击节赞赏,向隆万还会以诗歌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观后感。陈薪伊在节目中回忆到,在每一场戏剧结束后,她都会收到向隆万的观后感“信”,“我每一次读他的诗都想流泪,以前是短信,现在是微信,每次都是回去就写,没有隔夜。你要知道26年每一部戏,我自己的作品都没有这样的编年史。”节目现场,向隆万将观后感手写编辑成册,亲手送给陈薪伊,这封特殊的信,承载着戏剧与观众一次又一次相遇的美好,导演与观众的信念在此紧紧交织。

  “可以没有剧场,我在广场演;可以没有灯光,我在白天演;可以没有音效,但是不能没有观众。”陈薪伊曾如此形容观众之于戏剧的重要性,正如《我相信》第三期节目中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所向往的“戏曲演员和观众双向奔赴”,陈薪伊也认为戏剧是演员和观众共同完成的,两者相辅相成,她坦言,谢幕和观众一起合照是她的首创,自第一次在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结束后与观众合影后,登台谢幕、合影留念便成了陈薪伊必不可少的节目。

  写信人向隆万是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也是东京审判的中国检察官向哲濬先生之子,他多年来一直在多国辗转,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打捞”当年东京审判的史料,尽力还原历史的原貌。

  向隆万希望东京审判能被搬上戏剧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巧合的是,陈薪伊也想排一出东京审判的戏,展现中国人的民族尊严,“我们俩这个愿望快十年了,我一直想做这个”。当导演与观众的心心相惜、双向奔赴,甚至有可能催生出新的作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在剧院看到这部极具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好作品。

  由中国移动咪咕、东方卫视与南方周末联合出品、南瓜视业联合制作的《我相信》节目已经播出六期,由邓亚萍、水庆霞率领的“冠军嘉宾组”,单霁翔、王珮瑜引领的“文化继承人”陆续登上舞台分享信念。《我相信》前所未有地聚合了新媒体、卫视、纸媒三大内容引擎,以创新思维聚焦人文综艺,展示了中国移动咪咕坚持原创、为社会提供正能量之源的决心与实力。作为具有创新力的省级卫视,东方卫视持续打造优质“人文”内容矩阵的尝试,显现了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与品格。南方周末也在此次综艺跨界中,延展了纸媒的深度策划能力和内容创新力。

  《我相信》于每周五20:30更新,由咪咕视频与东方卫视联合独播,并于每周六12:00,上线咪咕视频会员尊享版。信念无价,展信有期,更多信念故事亟待观众打开,值得期待。

第三时尚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我们将立即处理。

关键词:
分享:
上一篇:倪萍、濮存昕《我相信》致信陈薪伊:剧场就是我们的家 下一篇:海信电视领跑中国彩电出海,央视点赞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