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10天社会面清零,大数据让防疫更“智能”
去年9月,厦门爆发疫情,从发现首例病例到实现全面清零,防疫耗时一个多月。本轮疫情8月9日首次报告3例确诊,累计已报告68例,面对BA.2.76新型变异株、6个感染源、3条传播链的复杂局面,厦门防疫工作仅用10天实现社会面清零。高效疫情防控,彰显“厦门速度”。
以快制快 筛出核心密接“潜危机”
疫情来势汹汹,厦门快速反应、坚守防线,坚持“快、准、严、实、细”,各项措施有力有序有效,疫情总体得到控制。
厦门市副市长廖华生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总策略、总方针,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省工作组下沉我市,兄弟城市紧急驰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勇毅前行、众志成城取得的成果。
得来不易的抗疫成果背后,离不开各方同心合力,也离不开厦门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提供的信息化支撑。通过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实现本土涉疫人员、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输入人员、境外输入人员、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等四类人员的“全业务、全流程、全人员”闭环管控,实现流调溯源、社区核实、转运调度、隔离管理、社区管控等涉疫人员全生命周期的实时跟踪,通过技术手段串联业务流程,实现各部门、专班之间信息共享,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为辅助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隐匿性强等特点。根据过往的防疫经验,要有效阻断病毒,必须精准掌握涉疫风险人员信息,分类分级并快速实施管控以降低二次传播风险。为此,厦门畅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畅享信息”)第一时间组建研发攻坚小组,连续两天通宵分别完成核心密接自动申请转运模式及核心密接常规转运模式的开发,解决核心密接优先转运问题,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分析能力,全面、准确、科学地支撑了疫情防控的指挥决策工作。
“以往大规模疫情爆发的情况下,核心密接转运的平均时间为7.1小时,现如今通过系统的辅助支持,核心密接转运平均时间降低为2.2小时。快速完成核心密接的转运、隔离管控,不仅可以大幅降低二次传播的风险,还能释放出更多的转运车辆、工作人员来处理密接、次密接人员的转运工作,这对我们工作效率的提升帮助很大。”负责密接人员转运工作的一线人员向记者娓娓道来。
据了解,为助力精准抗疫,畅享信息安排20多名技术工程师成立7*24小时抗疫专班,并组织9名平台业务专家到现场支撑,快速响应科技战疫中的各类问题,利用技术手段赋能疫情防控工作。
信息共享 跑出精准防疫“加速度”
“以前来厦门出差,都要耗费几分钟时间填十几项信息资料,填完担心信息填写出错还需要多次核对。现在只输入4项信息就完成入厦登记了,非常方便!”来自福州的入厦人员李女士对入厦登记系统优化带来的便利感触颇深。
得益于信息共享,厦门市借助入厦登记系统有效掌握入厦人员来源地、行程等信息,让所有散落于各站口的入厦人员登记信息汇集到同一个数据池里,并按需下发到社区进行摸排跟踪,有效筑起疫情“防控墙”。当风险地区变更后,通过技术手段回溯入厦人员信息,筛查出需管控人员,降低“漏管”情况发生。作为入厦登记系统的承建商,畅享信息在本轮疫情中针对系统进行全方位升级优化,旅客完成入厦登记操作的平均时间由2分钟缩短为45秒,保障人人信息采集的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两站一场”的通过速度。
在疫情防控“外防输入”方面,厦门市建立“入厦即采、按需摸排、及时管控、定期回溯”的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信息共享的方式,实现精确和快速的管控。
全面高效 大数据赋能智慧防疫
值得一提的是,自疫情爆发以来,厦门市深入研究信息化技术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运用。其中,大数据技术已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重要力量。
“你好,我是社区的工作人员,14号以来你还没做过核酸检测,对吧?”一大早,湖里区某社区网格员小李就收到街道通知,称近日辖区内有居民还未参加全员核酸检测。得知情况后,他立即上门进一步了解、核查,并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成功劝导该居民及时做好核酸检测,将信息核查、人员管控等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借助大数据技术在海量数据中的处理优势,及时筛查“应检未检”人员信息,为下一步的摸排劝说、赋码工作提供名单,大大降低社工工作量,并为各区、街道、社区统筹安排全员核酸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8月17日,基于大数据分析,湖里区就对辖区内10307人自8月14日以来未参加全员核酸检测的居民赋黄码。
面对越来越狡猾的新冠病毒,厦门市从未松懈半刻,两年多来不断完善疫情防控体系。据悉,在本轮抗疫中,厦门没有实行大面积封控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给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快速、精准、科学”的防控水平。
成果得来十分不易,防疫还需慎终如始。未来,厦门市将进一步打好数字防疫“组合拳”,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为人民和城市构筑起疫情防控“数字防线”,在战疫中跑出速度、力度和温度,创造出战果、成果、效果,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第三时尚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我们将立即处理。